• 中文版
  • English
Home News News Information 正式投产!生合万物:全国首个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落地上海

正式投产!生合万物:全国首个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落地上海

2025年4月7日,生合万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合万物”)迎来重要里程碑—昇合建物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启动仪式在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成功举行。此次仪式作为生合万物天然产物生物制造产业化进程的核心环节,标志着企业在突破合成生物学产业化瓶颈、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生合万物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岳建民领衔共建,致力于用合成生物学技术从头合成天然化合物,引领合成生物技术在药物、食品营养和日化等领域的革新。然而,从合成生物技术的源头走向产业化需跨越技术可行性验证、工程转化与市场适应性这三重挑战,这其中中试环节缺失成为产业化成功率低的核心痛点——未经中试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


正是瞄准这一行业痛点,生合万物联合上海化学工业区,于2023年1月通过昇合建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昇合建物)启动打造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目前已基本建成,并于2025年1月16日获市安监部门批复试生产。

image.png

此次昇合建物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启动仪式汇聚了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多位重量级嘉宾,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岳建民,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雷,国家开发投资集团首席科学家、国投集团生物专班副组长李寅,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阮力主任,上海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金健总经理,上海市经信委新材料处金叶副处长与技术进步处葛文政副处长等,共同见证天然产物生物制造产业化进程迈向全新的台阶。


启动仪式上,生合万物联席科学家岳建民院士首先进行致辞,他强调了示范线是合成生物学产业化进程的关键一步,解决了稀有天然产物(如稀有人参皂苷CK)因野生资源稀缺导致的应用开发难题。通过全自动发酵系统、先进的质控体系及化工安全标准,示范线实现发酵过程精准控制与工艺灵活适配,将实验室克级产物提升至百公斤级量产,率先突破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制造的中试瓶颈。


剪彩仪式将活动推向高潮。生合万物首席科学家赵国屏院士、联席科学家岳建民院士、CTO周志华教授,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阮力主任、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金健总经理,与上海市经信委新材料处金叶副处长及技术进步处葛文政副处长登台为示范线进行剪彩,共同为昇合建物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剪开一条蓬勃发展之路。


image.png


随后,赵国屏院士以“合成生物学赋能生物制造/生物医药”为题发表演讲,系统梳理了生物技术从古代发酵到近代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赋能,再到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赋能的演进历程,并聚焦生合万物从稀有人参皂苷人工细胞工厂量产技术上的突破起步,构建“实验室-中试工艺与质量研究-产业转化”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的研究开发模式,推动天然产物在药物、功能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他指出,未来,公司需突破生命系统“涌现性”认知与工程化设计技术,通过“政产学研金管”联动改革机制,结合构建数据治理与工程平台,实现白箱与黑箱结合的定量合成生物学知识与技术推动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重视平衡监管与创新,最终以合成生物学赋能绿色经济与人民健康。


当前,昇合建物示范线已启动稀有人参皂苷、麦角硫因等天然产物生物合成技术放大的工程验证,未来将为化妆品、功能食品及创新药领域提供从工艺优化到规模化生产的全链条支撑,填补合成生物技术从“实验室样品”到“市场商品”的关键断点,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化升级。


同时,依托这条创新链,昇合建物的中试服务能力可以不断提高,服务内涵可向产业化上/下游不断拓展,作为首个正式投产的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生物制造长三角的重要节点,也作为合成生物技术赋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链,为中国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制造提供高质量的全链条服务奠定重要而关键的基础。


作为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昇合建物示范线的启动运行,标志着上海已完整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验证-产业化中试"的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创新链条。展望未来,生合万物将持续拓展在医药、日化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联动政府、学界与产业资源,为中国生物制造的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中国方案”注入强劲动能。


参考信息

生合万物


说明:

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观点,不代表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15356747796




Activity Recommendation

Business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