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秸秆炼出高端电池芯,全面量产在即
【生物基能源与材料】获悉,近日浙江苍海禾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苍海禾能”)正用利用废弃秸秆生产电池负极材料,其年产1000吨多孔碳生产线一期产能达200吨,目前,该公司正在优化生产线,为全面量产做准备。
今年1月,该总投资1.2亿元年产1000吨多孔碳生产线举行投产仪式,预计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
该生产线依托生物炼制技术(即利用生物技术,将生物质转化成各类生物基产品),可实现从芦苇秸秆中工业化提取高纯木质素,并以此为原料研发生产木质素基电池负极材料,变废为宝。该高性能生物基硅碳多孔碳材料可被用于高端动力电池及高端3C消费类电池。
据悉,苍海禾能由上海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苍南国资企业于2023年3月共同出资成立,聚焦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其木质素前驱体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具有碳含量高、孔道可塑性强、粒径均一等优势,性能指标全面领先市面同类产品,成功突破硅碳负极碳骨架技术瓶颈。
现已在苍南设立汉禾生物新材料研发总部,拥有电池负极材料、生物树脂及复合材料、生物塑料等研发部门。其中,生物树脂及复合材料研发成果于2024年实现产业化,主要应用于风电风机叶片、手机后盖等领域的复合材料。2024年产值超1800万元。
参考信息:本文素材和图片来自今日苍南及网络公开信息,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观点,不代表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15356747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