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资讯 新闻资讯 聚维元创:秸秆源生物基1, 4-丁二酸与秸秆糖生物合成柔性生产平台︱新叶奖新品推荐⑫

聚维元创:秸秆源生物基1, 4-丁二酸与秸秆糖生物合成柔性生产平台︱新叶奖新品推荐⑫

时间:2025-02-26

e2761af77d6626a7737ce1c3031c77da.jpg

第三届生物基行业极具公信力与权威的评选——新叶奖评选正式启动,并将于2025年5月25-27日在上海举行2025(第十届)生物基大会暨展览 (简称Bio-based 2025) 同期举行颁奖盛典。将邀请全产业链权威专家评审,致力于发现、展示、表彰生物基行业的好产品、好企业。
四大奖项
创新材料奖、创新应用奖、创新行业解决方案奖、最具商业价值奖
评选流程
  • 线上报名:奖项申报并提交资料截止至2月28日报名+提名(免费申报),产生入围名单。
  • 线上投票:3月10日-3月16日,线上投票。
  • 专家评审:3月17日-3月28日,线上专家评审,企业介绍产品,评委提问并评分。
  • 第四阶段-现场颁奖:2025年5月26日,生物基大会现场颁奖。




秸秆到平台化学品的生物合成技术研发企业

苏州聚维元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带来秸秆源生物基1, 4-丁二酸”“秸秆糖生物合成柔性生产平台”

竞选创新材料奖、最具商业价值奖


a194eb1c3cef78980498db5168b17c33.png

01

竞选产品 1——秸秆源生物基1, 4-丁二酸


首期产品非粮生物基材料1, 4丁二酸,该分子及其加氢衍生品 1, 4 丁二醇(BDO),它是生物基可降解塑料(PBS、PBAT)、聚氨酯、氨纶等一系列战略性产品的关键平台原料。

从秸秆-纤维糖-工程菌株-丁二酸,公司在全球首次打通实现了万吨级秸秆基丁二酸生物合成产线,解决秸秆工业化难题,提高生物制造竞争力,为未来非粮生物合成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非粮生物基材料1, 4丁二酸作为一系列战略性产品的关键平台原料,这将有力地促进整个下游各个产业的绿色制造。

e328a2ff8ff21809f538a6fa82d68890.jpg


7af6bbe45d2b45a91253fb80a19ace91.jpg



02

竞选产品 2——秸秆糖生物合成柔性生产平台


苏州聚维元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其农业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全球领先的秸秆糖生物合成柔性生产平台。该平台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通过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整合与创新,实现了从秸秆预处理到高附加值生物基产品的全链条生产,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下是该平台的核心技术特点与创新亮点:

技术架构与核心优势

1. 原料高效预处理与糖化技术

聚维元创采用木质纤维素三素清洁分离技术,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高效分离,为后续糖化提供高纯度原料。通过AI人工智能酶工程,其纤维糖化率突破90%,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平台还通过模块化预处理系统,适配不同秸秆类型(如水稻、小麦、玉米等),实现原料来源的广泛性和工艺灵活性。

2. 代谢工程与多产品柔性生产

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聚维元创构建了可编程细胞工厂,能够定向合成丁二酸、丁二醇、丁二胺、法尼烯等高价值平台分子。 

多产品兼容性:同一产线可通过切换菌株和代谢通路,生产生物基材料、精细化学品、动物营养品等多类产品,满足下游市场需求。

3. 规模化与可复制的产线设计

平台采用模块化产线布局,可根据产能需求灵活扩展。

采取阶梯式扩产模式,为全球非粮生物合成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商业化样板。

创新亮点与行业价值

1. 零碳原料与绿色工艺  

以秸秆替代传统石油或粮食原料,每年可减少数亿吨碳排放,契合“双碳”战略。

2. 智能化与数字化管理

平台集成物联网(IoT)与AI技术,实时监控发酵参数、优化酶解效率,并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设备维护周期,确保生产连续性与稳定性。

3. 产业链协同与商业化落地

聚维元创与下游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推动秸秆基化学品在生物基材料领域的应用。

此外,平台技术已覆盖生物基材料、动物营养、工业酶等多个领域,形成“一源多用”的产业生态。

聚维元创的秸秆糖生物合成柔性生产平台,以“零碳原料+智能工艺+多产品输出”为核心,不仅解决了传统生物合成依赖粮食原料的瓶颈,还通过模块化、数字化设计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的规模化生产。这一平台不仅是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的典范,更为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和商业化标杆。

02

公司简介


苏州聚维元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以秸秆为原料,采用生物合成方式,生产化学分子产品。企业创始团队来自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具备全链条自研自产能力。团队在基因工程,代谢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学科积累了大量研发成果。企业建立了一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技术和工艺研发队伍,先后搭建非模式工业底盘细胞库、高效基因编辑、Al蛋白筛选和改造等前沿技术平台,在国际上率先打通了具备商业可行性的秸秆糖化和生物合成技术路线。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位于苏州,在江苏连云港、山东聊城等地建有十万吨级生产基地,努力推动非粮生物制造产业的创新发展。



>第三届新叶奖竞选企业

①︱奇竹科技:竹基复合材料+汽车内饰零部件
②︱ 华润啤酒:酒糟基绿色板材无醛胶黏剂
③︱ 河南骐业:1. 非粮工业级纤维素葡萄糖,2. 酶解木质素
④︱ 旭川化学:生物基聚酯多元醇
⑤︱无锡南大材料研究院:各种风格(各种粗细、单双股、高中低毛感)聚乳酸空变纤维
⑥︱宁波环洋新材料:1. 生物基环氧氯丙烷,2. 生物基丙烯酸
⑦︱浙江播下:1. 耐高温生物基树脂,2. 耐高温生物基薄膜
︱维吉特新材料:棕榈油基生物胶
︱万华化学:生物基尼龙12弹性体

⑩︱金发生物:生物基丁二酸


>评委< 


①︱大众集团亚洲研发中心新材料研究负责人
②︱清华大学刘德华教授
③︱固特异轮胎亚太区新材料研发负责人
④︱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副总工冯清正

f4226a61d2d3d97e9b7a3c9adda25107.jpg



活动推荐

企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