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
一、企业简介
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二、创新产品简介
可降解生物质全组分薄膜系列产品
说明:可降解生物质全组分薄膜系列产品以竹子、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粉碎后经溶解、流延成膜和洗涤干燥即可制得全组分薄膜,适用于竹子、秸秆、甘蔗渣、草、树木等生物质资源,并可根据使用场景需求调节薄膜的力学性能、气体阻隔性能和降解周期等。
产品应用场景
本项目技术及产品适用于竹子、秸秆、甘蔗渣、草、树木等生物质原料,产品可应用于农用地膜,快递、外卖和饮品包装等。
1. 技术创新性
面向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产业领域,落实国家“以竹代塑”和“非粮生物基材料”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行动计划,结合我国竹子、农作物秸秆和甘蔗渣等资源优势和可再生特色,首创基于“全组分溶解-再生成型”的生物质全组分绿色环保高值化利用技术,解决我国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存在的“与民争粮”“与粮争地”和“降解不彻底或条件苛刻”等问题。摒弃传统组分分离再利用的策略,实现“零废弃”加工,简化工艺,降低能耗和成本。材料和产品性能可通过工艺和材料结构调控,满足不同领域使用需求。
2. 应用创新性
1. 契合碳中和与循环经济:竹子、农作物秸秆、甘蔗渣等生物质生长周期短,碳汇能力强,全组分利用进一步放大其减碳价值。
2. 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随着消费者对环保问题关注度的增加,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生物质全组分薄膜因其环保和可降解特点,能够满足这一市场需求。
3. 政策支持:禁塑令升级,对可降解和可持续材料的研发及使用提供资金或政策支持。为生物质全组分薄膜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4.品牌差异化竞争: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环保形象,生物质全组分薄膜的使用可作为一种差异化竞争手段,提升品牌形象。
3. 功能性
将可降解生物质全组分薄膜作为农用薄膜或包装材料,具有高强高韧(拉伸强度:40-120MPa,为普通商用薄膜的2-3倍,断裂伸长率:10%-100%),降解速度可控(崩解周期:10-120天),全生物降解,气体透过率可调(氧气透过率:0.35-10 cm3/m2·24 h·atm,水蒸气透过率:60-2000 g/m2·24 h)等特点。
4. 商业价值性
2025年中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预计达260万吨,其中快递包装(占比35%)、商超购物袋(28%)、农用地膜(20%)为三大主力场景。随着越来越严格的“禁塑令”政策,以及快餐快饮、快递包装、运输物流、基础建设等众多行业领域对一次性可降解塑料制品的需求持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普通塑料制品中位市场价格约1万元/吨、可降解塑料价格2-3万元/吨,仅国内行业经济规模可达200-500亿元/年。可降解生物质全组分薄膜响应国家“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和“以竹代塑”等政策,产品原料来源广泛,具有可再生、全降解的特点,成本仅约5000元吨(已建成小试连续化生产线),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凭借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全降解的特点,有望在可降解薄膜领域广泛应用。
5. 可持续性
竹子、农作物秸秆、甘蔗渣等可再生生物质原料来源于自然,降解后又归于自然。薄膜生产过程中的溶剂和水回收循环利用,生产过程无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以上信息和图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
推荐
-
获取联系方式
-
获取联系方式
-
获取联系方式
-
获取联系方式
-
获取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