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新品库 大禾科技

大禾科技

一、企业简介


大禾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专注于全生物可控自然分解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解决方案,生物基新材料除了对石化基一次性塑料制品实现了全替代,同时还实现了对产业应用作业模式的升级、增效与更替,是环境友好型材料。大禾科技核心技术的应用已涵盖农作物种植用地膜(减药减肥+节水环保+增产)、果蔬保鲜包装用生物降解活性包材(物流+流通+增效),以及注塑、吸塑板材、一次性医用器械等全生物降解制品(0污)。


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大禾技术研发团队由专业领域博士、硕士等中、高级以上技术人员组成,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泰国梅州大学以及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水稻司等国内外院校进行密切合作,技术顾问由多位院校相关领域教授和专家担任,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应用研发模式。


二、创新产品简介


高比例聚乳酸全生物降解地膜


高比例聚乳酸全生物降解地膜以聚乳酸(PLA)为核心原料,与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共混改性,配以大禾自主研发的改性助剂,通过优化配比显著提升其柔韧性和耐候性,经独特工艺制成改性粒子,然后经吹膜制得。


该技术生产的地膜具备保温保墒、抑制杂草等功能的同时,其降解时间可根据作物的生长期、生长环境以及土壤性质、水文、气候,加之不同用途、不同环境耐候性和覆膜所需规格进行属性调整,确保地膜覆盖周期与作物生长需求精准匹配,产品已进入江苏省农技推广目录,获得中国科技部技术开发类国内领先科技成果鉴定、德国莱茵认证、国际SGS认证等多项权威认证。


同时,该地膜配套覆膜种植机械,形成大禾科技独创的机膜一体标准化的种植输出系统,实现了“0”除草剂、减药50%、 减肥10%、有效节水、平均增产15%-25%的绿色、节能、 高效农业生产方式。


image.png


产品应用场景


水稻、油菜、莲子、薏仁、玉米、西兰花、红干椒、花生、西红柿等主粮、主油和经济作物的大田机膜一体化种植应用,其中,在江苏、安徽、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泰国多个府进行了水稻覆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万亩,辐射推广面积10万亩;绿色有机稻,虾、蟹、鸭共生稻覆膜种植应用。

1. 技术创新性

1. 成分方面:大禾科技自主研发的高比例聚乳酸(PLA)全生物降解地膜,以PLA和PBAT为原料,配以自主研发的助剂,再加上纳米活性材料,经三螺杆高温混炼获得可降解改性母粒,经吹膜制得成品,降解材料含量高达95%,其中PLA比例可达30%以上。

2. 厚度方面:超薄增韧,厚度可达0.008m,成本降低,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3. 性能方面:地膜纵横向拉伸负荷,比国标GB/T 35795-2017中的规定分别提高了33%和55%;纵横向断裂标称应变,比国标GB/T 35795-2017分别提高86%和72%。

4. 功能定制:可根据终端制品的需求进行定制,通过对作物的生长期、生长环境以及土壤性质、水文、气候,加之不同用途、不同环境耐候性和覆膜所需规格进行属性调整,达到降解时间与作物生长周期精准匹配。

2. 应用创新性

覆膜种植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增产种植方式,目前已大面积应用于蔬菜、水果和花卉等种植,由于技术瓶颈,主粮主油耕种迟迟未实现大面积覆膜种植。

大禾科技将全生物降解地膜配套覆膜种植机械,形成独创的机膜一体标准化的种植输出系统,机膜一体化生产技术是实现主粮主油覆膜耕作的核心,且具备优异的保温保墒、抑草增产成效。水稻、油菜、玉米、大豆、花生等主粮主油种植将从无膜到覆膜,从覆膜到覆全生物降解地膜,从覆有机地膜到覆可控生物降解地膜,完成核心种植技术0-1,1-10的革新与升级。

3. 功能性

南方山地丘陵水稻旱直播覆盖生物降解地膜栽培技术为例:

1. 大禾科技自产高比例聚乳酸(PLA)全生物降解地膜,除了基本的保温保墒与抑草功能外,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率为380g(m2.24h)以下,力学性能完全满足GB/T 35795-2017的要求,可完全适配机械种植,已取得质量检测证书。

2. 带水播种,即可保证苗期生长;生长中后期与汛期吻合,通过围堰截留自然降水、覆膜阻止蒸发,基本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可比传统移栽稻节水70%以上,该技术已发布团体标准——T/CAPAS 0201—2024《南方山地丘陵水稻旱直播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范》。

3. 绿色减排超过90%,减少200公斤/亩 CO2当量排放。

4. 降解周期为180天左右,降解产物为CO2和水,对土壤和作物无毒、无害,避免了传统地膜难以降解的“白色污染”问题,真正实现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已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生态安全性验证。

4. 商业价值性

1. 市场空间分析:

我国适宜推广地膜覆盖的农田面积约3700万公顷(5.5亿亩)。就主粮产区的苏皖两省中,安徽省水稻种植面积达近3850万亩 ,江苏省的水稻种植面积超3276万亩,若使用生物基可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全面覆盖,则年单季水稻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容量约65万吨,市场价值不少于140亿元。

全生物降解地膜市场容量:中国目前存量市场超过400亿。全生物降解地膜新增水稻、油菜、玉米、小麦、大豆、花生等新应用场景,市场规模超2700亿以上。

2.产业化程度与市场竞争力:

大禾科技研发的高比例聚乳酸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力学性能、高耐候性、降解周期可控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性能突破,同时联合农业机械研究机构、农机生产企业联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覆膜插秧、覆膜水旱直播一体机,构建了行业领先的“机膜一体化”高效农业生产力创新模式,地膜及配套机械的产业化发展已进入规模化的推广阶段。

目前,国内市场推广应用情况:已成功完成水稻、油菜、莲子、薏仁、玉米、西兰花、红干椒、花生、西红柿等10余种主粮、主油和经济作物的大田种植试点工作,覆盖江苏,安徽,江西,广西等16个省,并协助种植户实现了虾稻共生、鸭稻共生等机械化覆膜种植应用,已进入江苏省农技推广目录。

image.png


国外市场推广应用情况:

2024年,大禾科技与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联合在泰国4个省完成了水稻覆膜种植的首次规模化示范工作;与鈖利基金签订《巴布亚新几内亚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涉及60万亩水稻;与鈖利基金签订10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及机械设备采购与标准化种植服务合同;

image.png

2025年,与泰国Maejo大学国际学院成功签署合作协议,开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篇章,为泰国农业水稻覆膜种植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水稻司在曼谷水稻司总部签署合作协议,将全生物降解地膜机械化覆膜种植技术推广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闪耀典范。

image.png

大禾科技在全生物降解地膜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全球市场竞争力,随着国家对绿色农业的重视以及资本市场的支持,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5. 可持续性


1. 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友好

高比例聚乳酸(PLA)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生产过程采用了先进的生物基材料和绿色生产工艺,经SGS权威机构检测,聚乳酸(PLA)占46%,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酯(PBAT)占49%,生物降解材料含量高达95%,整个生产过程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相比传统塑料地膜生产,显著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在“单季水稻、再生稻”覆膜种植应用过程,首先实现了主粮作物覆膜种植这一高效生产模式,其次实现了“0”除草剂、减药50%、减肥10%、节水50%、增产10%以上的绿色节能生产方式;绿色减排超过90%,减少 200公斤/亩 CO2当量排放。在降解过程中,根据作物生长环境和生育阶段的需要,可控降解技术会令地膜在合适的时间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无需人工回收,彻底免除了地膜回收与残留污染,实现“0”污染,经德国莱茵机构认证,地膜在180天内可完全降解,降解性能优越,安全且环境友好。


2. 行业标杆地位:技术输出、规模化应用与行业赋能

大禾科技已申请22项专利,并获10项实用新型专利和4项发明专利授权,参与1项行标(《水稻机械化覆膜直播绿色种植与管理技术规程》)、4项团标(T/JCMS0009—2023《全生物降解水稻用地膜》、T/CAPAS 0201—2024《南方山地丘陵水稻旱直播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范》等)以及18项企业标准的起草制定,具备深厚的生物降解材料研发技术             基础以及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应用经验,已在江苏、安徽、广西等16个省累计10余种农作物进行连续的试验和示范,同时在泰国清莱府、帕夭府、彭世洛府和华富里府四个省等多地区实现了水稻覆膜种植规模化示范效应,以泰国为核心,向东南亚输出“材料+设备+农艺”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全球地膜产业升级。             


3.  社会生态效益


1.  环境保护:减少农田白色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应对气候变化。

2. 粮食安全:提高水稻等主粮作物产量,增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推动可持续农业实践,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3. 促进文化交流:产品在泰方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深化中泰两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为其他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农业科技合作的范例;增进民间友好,提升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软实力。

4. 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如生物材料生产、技术服务等;推动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

5. 科技教育:促进两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农业科技普及水平,提高农民科技素养;激发青年一代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吸引人才投身相关领域。

6. 提升国际影响力:展示中国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提升国际形象。


高比例聚乳酸全生物降解地膜通过可再生原料替代、零污染生产及农业生态增益,其“可量化、可复制、可拓展”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成为全球农业绿色转型的技术标杆与实践范本。


(以上信息和图片来源于:大禾科技)